跳到主要內容區

觀學生之光---觀光系進修部111年入學之二專生陳素珠

***觀學生之光***

觀光系進修部111年入學之二專生陳素珠   / 邱春美 訪問撰寫

        陳素珠這位學生在教室和老師互動佳、上課認真,同學喊他陳總(總幹事),為人開朗,能和孩子一般的年輕同學們打成一片,以下就一些事蹟來略知她的特質:

一、繼承竹行事業

       素珠的爸爸陳和團早年從台南來屏東時,民國44年(1955)先在屏東的民族路成立「德興竹行」,民國59年(1970)搬來勝利路24號之一,改為「華興竹行」。所知其父十多歲在高雄鳳山學竹藝,那裏也有剖竹子的各式刀具,竹子則是從新竹、竹東等處批貨而來,有技藝在身而辛苦賺錢,當時居家和工廠的占地很大,招牌也很大。

       從小就是靠竹子這一行長大的,對竹子熟悉,素珠表示:這些竹子是做家具的大物件,不是編織的小物件,例如有竹桌、竹床、竹椅等,以前的司傅從選材料、裁剪長度、粗細等都很細心,用火烤、用乾布擦乾、陰乾,再反覆烤、曬、烤、曬一個禮拜多時間,等於消毒殺菌,所以早期做的竹家具可用五十年以上都不會有蛀蟲、不會裂,因為選竹成熟而不過熟。

        素珠又表示:我爸爸也做水泥的經銷商,當時從台南一起移民來的鄉親很團結,有工作一起賺,很多事都要一起工作,例如屏東空軍基地的停機棚,是爸爸在民國47年(1958)興建的,很忙碌勞累,有請師傅工作(有三個學徒)。又記得民國57年(1968)  董榮芳省議員家人和爸爸(我和妹妹)一起去佛光山的大雄寶殿落成活動,當時的星雲法師很年輕很帥,佛光山其他地方都還是鳳梨園,有看到玉如意、金沙 (碟子內放)。所知當時董榮芳、爸爸都有捐款,董榮芳有教他們英文、運動,對佛光山貢獻大。爸爸賺錢也會做公益,對教育事業重視而常會捐贈學校如唐榮國小。爸爸太過操勞,以致在素珠讀國中一年級的時候,爸爸只有47歲就往生了,素珠還記得國中就要去外地收帳,騎摩托車去屏東、長治繁華、龍泉、內埔等地,那時都是石頭路,生活就是這樣,二姊還得去高雄收帳,我們家女生都要堅強,媽媽含辛茹苦地要拉拔我們弟妹,素珠形容媽媽是「無敵鐵金剛」。小時候家中很多工人,吃飯要三桌。

 

圖1  此為民國57年左右的老照片,右邊為陳素珠。

二、傳承寺廟義舉

       介紹「代天宮」之前,得要先談「牛車掛」,這是一群從台南到屏東發展的先民,他們當初靠著開發農場、耕種採甘蔗、糖廠用牛車開墾運送,他們就被當地人稱為「牛車掛」。這些從台南打拼來的,大約有六個鄉鎮,出外靠朋友、感情凝聚。台南的鄉親們連行李 一起帶下來,有些人等無溪水的乾旱時節,走過里嶺大橋往里港,有些人從下淡水溪往屏東市,牛車掛成員的後代子孫在各行各業都有發展,做工的人 辛苦,後來很多水泥、建設、營造、化工、土木營造領域都有,老一輩都有照顧晚輩,如今已經繁衍有第四、五代了。素珠侃侃而談地說:早期從台南將軍、北門等移民來的,因為那裏的土地鹹的,不易開墾,而屏東台糖地正要開墾缺很多人手,記得聽說有一位老鄉親,他是台糖的老員工,他就將屏東要找很多工人的消息告知台南家鄉人,鄉親來一大片台糖地要種甘蔗、要挖溝渠、要拖牛車等,很辛苦, 因為有受教育的人就在目前的代天宮附近聚集,互相幫助,屏東很多營造廠商都是從台南、嘉義來的,中山路無二餐廳也是台南的親鄉開的,爸爸十多歲就跟從家鄉人由「台南將軍」移民來屏東謀生。例如2020年11月21日屏東市代天宮舉辦過全球鯤鯓王聯誼會,素珠是總幹事也是策畫人之一

 

以上圖2、3、4 屏東市代天宮舉辦過全球鯤鯓王聯誼會照片

       坐落在延平一路2號的屏東市代天宮,建於民國52年動工,53年竣工完成。代天宮就是由台南縣北門、將軍、學甲、佳里、麻豆、鹽水、七股、西港等鄉鎮民,移居屏東謀生之鄉親發起興建,奉祀代天巡狩、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五府千歲,祈求庇佑旅屏鄉親暨眾信徒,福祉安寧、永保安康。[1]

       素珠也熱衷參加台南旅外同鄉會尋根之旅、台灣燈會等活動,她說:陳唐山、陳月嬌、陳弘坤等鄉親,有些想法很好,例如有辦青年領袖營栽培青年,他們發起之外,全國性聯誼活動也各捐拿出十萬元共襄盛舉。又如近期會計跟素珠總幹事說:有一位鄉親經濟困難沒錢不敢去看醫生,會計就先借他兩千元,但是醫生確定她是蜂窩性組織炎,急需募款讓她住院治療等,素珠知道代天宮鄉親願意付出,會想趕快幫忙,但是他不是懇親會會員,於是她就會在大群組傳出來,主委捐贈、副主委呼應、總幹事傳出來,和理事長報告,大家會跟進捐贈;這次因為不是會員,就私下募款,代天宮不是像慈善會要靠申請,而是老鄉親湊一湊快八萬元就救急送去給老鄉親,而且誰捐多少?都會打字出來給鄉親知道誰捐贈的?帳目清楚,代天宮的上位者都是公司老闆,每一個人開會都是掏錢出來,水果也不拿,都送給老弱婦孺或給生活條件不好的人,代天宮藉由去收丁錢時,也知道誰家有誰生病就會去關心,代天宮的職務如素珠擔任總幹事,無薪水的,去服務還要付出,這些都是出於鄉親情、善心、愛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圖5副總統賴清德來代天宮謝票(第一排右一陳素珠)  圖6縣長周春米來代天宮謝票(第二排右一陳素珠) 

        素珠是在屏東出生長大的,從小住在民族路媽祖廟後面,是很熟悉這附近環境的孩子。素珠對於媽媽的堅強為何形容為「無敵鐵金剛」呢?因為素珠的哥哥很早就肝病往生,姪子(哥哥的小孩)還沒滿月,後來她的二姊往生,她的妹妹小孩往生,一件件發生,最後媽媽年老了,素珠和媽媽一起生活多年,體會和感受很多民俗信仰。所以素珠也擔任代天宮的總幹事(92年參與摸索,100年起就當總幹事至今);素珠的媽媽生前曾在慈鳳宮當董事,素珠也於106年當選慈鳳宮的董事,110年再獲聘任董事;素珠 109年又在南清宮當常務監事。所以關於同鄉懇親會、宮廟活動等都學習得很熟練。

      以2023年12月的「雙媽會」為例,素珠向董事長表示:兩、三千人要進來,應該要組織籌備委員會,原本五百萬預算,後來素珠辦理這場活動很優質,有豐富的辦理經驗、人力調度得宜等,節省了介紹一些陣頭、香、鞭炮等開支,只用了三百多萬元,活動很圓滿成功。素珠表示:我們是迎接大甲媽祖來駐駕,要辦優質的廟會文化,不要只是繞境。不點香、不放炮,又借演藝廳、開記者會、廟內也都人山人海,通宵,台北很多年輕人也跑回來,感到很久阿猴媽沒辦這種大型活動了,素珠有條不紊地、神色自若地處理細節,例如將大殿擺點心宴、供信眾拍照。素珠邀請來的掌中戲,很會打鼓,中午一起跟去大甲媽祖團去演藝廳演出,真的很厲害,上西園掌中戲的表演,令觀賞者一直拍手叫好,很成功。媽祖廟另一排演北管演奏,讓人看了效果不錯,也邀請潮州金牌直排輪,很值得,陣頭是邀請台中黎明園,剛好知悉美濃也有一場,就順便一邊一半配合,鮮花花車、三十六台重機,搭配找出倉庫內庫存的背心,彰顯出一致性,又指示四十台交通車一定要同一個方向開車,外地來的車不熟悉路況,將每台車司機車牌、電話留下、互相支援,後續都很順利,一切相關準備工作都清楚,紀念品也全都求售完,整個廟的層次提高了,大家讚不絕口,所以素珠再次體會到:大家各司其職,大家展現自己的才華,充分的策劃讓活動非常成功。  

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以上圖7、8、9、10、11以上為 2023年12月的「雙媽會」活動照片舉隅

三、開展事業觀光

       素珠回憶小時候,家中有沙發、有音響、鋼琴等,家人有學鋼琴,她只愛玩而沒學,但有參加屏東兒童合唱團,唱歌是有底子的,所以個性開朗健康。以前都要忙家事,如今孩子都各有事業了,素珠育有一兒一女,除了不捨爸爸的「華興竹行」,自己繼承經營之外,另成立「全興竹行」,由她的女兒為負責人。2019年曾當選模範母親。她自己工作忙碌,回過頭覺得自己要花時間讀書,仍不忘充實,所以她目前讀觀光系進修部二專,進修中也可一邊工作,送貨時也可旅遊,宮廟活動時也趁機學習與旅遊,素珠表示:主要是工作,人生都在工作,可以自娛娛人,目前很少有時間純旅遊。

        經常參加的宮廟活動如五府千歲,有多種組合,例如:「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」,此為臺灣最常見的五府千歲組合,例如臺南市南鯤鯓代天府,因為奉祀五府王爺,有開發五種顏色的祈福包文創品,素珠同學表示:我們五府王爺是南鯤鯓系統,李府(大王) 王爺穿黃色、池府王爺穿黑色、吳府三王爺穿紅色、朱府王爺穿白色,范府王爺穿綠色。所以代天府製作的「祈福鹽」就有五種不同顏色的祈福包。其他如參加南鯤鯓代天府的活動更不計其數,民間尊此為「臺灣王爺總廟」。廟宇創建於明末清初(1662 年),自開府以來 ,神靈顯赫,香火鼎盛,信徒遍及海內外,分靈廟宇有貳萬壹仟餘座,每年朝聖香客達七百萬人次,為全臺灣香火最旺盛之寺廟,亦為臺灣宗教信仰中心。五府千歲的神威,已遍及世界各角落,進而南鯤鯓代天府名列十大殊榮,分別是台灣王爺總廟、國定古蹟、國定民俗、米其林三星旅遊景點、台灣十大廟宇建築、台灣十大廟會、台灣新十二大景點、十大陸客拜訪宗教聖地、分靈廟宇 2 萬 1 千餘、年香客 7 百萬人次 。[2] 這種巡守祈福、宗教性質的觀光活動,素珠都會抽空參加。

         素珠已適應忙碌生活中,抽空欣賞風光,113年3月也匆匆地去澎湖進行宗教性質的遊程,大甲媽祖聯誼會、代天府參訪等,位於澎湖縣白沙鄉中屯村永安宮「代天府」,是民國12年(1923)興建,供奉關聖帝君,誕辰日期是農曆正月13日,祭典日期為農曆7月14日;但是位於大殿正中的匾額是康熙49年(1710)的匾額。獻匾者是呂懷英(中屯呂姓先祖),後來由中屯村呂姓弟子於民國62年(1973)重修此匾。素珠同時進行傳統宮廟文化的工作,也順道領略澎湖豐富多元的風光。

        當問及印象深刻的旅程時,她目前表示「去泰國曼谷之旅」,她喜歡窩在城市,在泰國南部看各項建設,尤其是這裡也有「暹羅代天宮」新居落成,她們四人因為很忙,晚上才抽空搭機去參加盛會,也知道很多台灣人去泰國發展,有從事木材、鱷魚、鰻魚等生意的台灣商人,到機場已經半夜一點多,其他團員前兩天就到達了。她注意到曼谷城市,富人住別墅,但是旁邊窮人家就要撿柴火,貧富落差大。

 

以上圖12、13、14   前往暹羅代天宮之相關照片

      她招了貧窮人開的計程車,想說多幫助這位司機一下,同行人還擔心恰當嗎?她不會泰語,但是手機翻譯的英文,司機也聽不懂,他們要去參觀那裡的廟,泰語的翻譯又不清楚,她就在高速公路拿日曆紙--上面有三頭象的博物館,指著要前往那裏,好笑的是也順利抵達了。一行人進去參觀的時間,司機竟然自動扣除不計費,也沒先讓他們先付錢,很老實,出來她帶沙士給司機,司機也不收,又請司機帶他們去百貨公司吃東西,司機也將這段到那裏的兩段時間扣除,一天下來只有兩百元,素珠給他一千元,不用找,司機很高興,且跟司機說:等待客人的時間也要計算,司機表示「不行、不行」,所以她覺得窮人不懂得賺錢的方法吧!        

        素珠表示:自己的俗事太多,真的很忙,從小忙習慣的個性,沒有時間在玩樂上,很少離開家,連畢業旅行也沒空去,都要收帳、要送材料。現在工人越來越少,如現在兩個工人又往生了,一天兩千元也不好請,大陸進口貨櫃進來,例如先訂好用來種樹的竹子、種番茄的竹子等,採購多少、直徑、長度等材料都裁剪好了,賺錢要靠自己節省材料、勤快送貨等經營方式。例如有時需要送貨到走馬瀨也不生疏,因為是經常送貨,走84快速道路,銜接61道路,看看布袋港、快艇、跑北門回來,貨送到了,也看風景了,不會特別累,因為這要看心境,如果覺得歹命,那就不同境界了。

        素珠回憶:媽媽學經書、誦經來認識漢字(以前受日本教育),媽媽平常節省自己的開支去行善。我媽媽常說「你講話小聲點,講有道理的話,把事情做好」。我媽說歸說,我說話大聲,急性子的個性仍難改,後來媽媽的晚年,我請人看顧、照顧我媽媽,八十歲的人,我忙碌找看護照顧較安心。她記得媽媽臨終前,她自己是交代好後事,例如「三點如何?五點怎樣?交代好後,她自己穿好鞋襪就去床上躺著」,我兒子、女兒發現後通知素珠,素珠趕回家速送媽媽去醫院,醫生說趕快送回家,八十六歲沒生病、也沒吃藥,真的壽終正寢,如此安詳。她自己算得好好的,頭七後就過年了。

       素珠憶起媽媽做事很明快,而且很能靜下心來,例如以前顧店時,素珠的媽媽會聽經書怎麼誦讀,有時也會問這個字怎麼念? 她就會用日文注音;又例如媽媽會有耐心、靜心地計算,倒一杯水在桌上,將竹子一千把用點數器慢慢點,也會注意時間提醒素珠說「十一點半了,你要準備去買點心給工人吃了。」

        從以上這些無論言教、身教的點滴,深深地烙印在素珠心裡,未來再推及其子女,生活就像一隻蝴蝶,沒有破繭的勇氣,哪來飛舞的美麗?是的,在此清明節前後,更具緬懷的思緒、素珠宛如傳遞祝福給在天堂的親人—一片清明、幸福無憂。

 

[1] 參考https://reurl.cc/Z9YLOp

瀏覽數: